祖语会解
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祖语会解  
祖语会解
祖语会解--学人拟归乡时如何

发布单位:理圆法师  发布时间:2020/5/11 6:28:18  浏览量: ( 2985 )


       语录问::“学人拟归乡时如何?”(药山惟俨禅师)师曰:“汝父母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汝归何所?”曰:“恁么则不归去也。”师曰:“汝却须归去。汝若归乡,我示汝个休粮方子。”曰:“便请。”师曰:“二时上堂,不得咬破一粒米。”


       译:有僧人问药山惟俨禅师:“学人想要回家乡的时候怎么样?”惟俨禅师说:“你的父母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你回什么地方?”僧人说:“那么就不回去了吗?”惟俨禅师说:“你却必须回去。你如果回家乡,我告诉你个不吃饭的方子。”僧人说:“就请告诉。”惟俨禅师说:“二时上堂吃饭的时候,不得咬破一粒米。”

       解:这则语是药山惟俨禅师为僧人开示修心方法的一则语录。有位僧人问惟俨禅师:“学人想要回家乡的时候怎么样?”这里的“回家乡”并不是指出生居住的家乡,而是指恢复本来具有的清净涅槃之乡。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人想要求得涅槃的时候怎么样?

       惟俨禅师回答说:“你的父母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你回什么地方?” 惟俨禅师所说的“父母”比喻清净自性。一切万法依清净自性而有,所以清净自性如同“父母”。遍身红烂是比喻的修行方法不正确,而反成邪病。“荆棘林”比喻烦恼生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那位僧人,他这种回乡去的想法已经落入二乘妄执之中。二乘行人认为有生死可出,有涅槃可得。当二乘行人观空,证得有余涅槃之后,沉空滞寂,视三界如牢狱,观众生如怨仇,而不肯出空入假,不能广行六度万行,在利他中完成自利。二乘行人虽然能观空断见思,远离凡夫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但却又起无常、苦、空、不净四种颠倒。二乘圣人虽然断见思惑,出三界内分段生死,但尘沙、无明感未除,三界外变易生死仍然存在,所以如同卧在荆棘林中。

       僧人听了惟俨禅师这样的回答说:“那么就不回去了吗?”这就是凡夫的心态,总是执着于事物的两边。总是执着于去与不去之中。惟俨禅师回答说:“你却必须回去,你如果回家乡,我告诉你个不吃饭的方子。”不吃饭的方子是比喻不断烦恼而证涅槃的方法。

       僧人说:“就请指示。”惟俨禅师说:“二时上堂吃饭的时候,不得咬破一粒米。”不得咬破一粒米是比喻不要执着于饭菜的味道,被饭菜味道所转。惟俨禅师所说不得咬破一粒米,只是说不要被味尘所转,其实也含盖了其它色、声、香、触、法等其它五尘所转。凡夫众生总是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动,起贪、瞋、痴三毒烦恼,造生死轮回之业。惟严禅师所指示的不吃饭的方子,就是让那位僧人不要被六尘所动,放下一切执着,这才是真正学佛修道的方法。如《金刚经》中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