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问:“古涧寒泉时如何?”(雪峰义存禅师)师曰:“瞪目不见底。”曰:“饮者如何?”师曰:“不从口入。”僧举似赵州,州曰:“不从口入,不可从鼻孔里入。”僧却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州曰:“苦。”曰:“饮者如何?”州曰:“死。”师闻得,乃曰:“赵州古佛。”遥望作礼,自此不答话。
译:有僧人问雪峰义存禅师:“古涧寒泉的时候怎么样?”义存禅师回答说:“睁大眼睛看不见底。”僧人接着问:“喝了这水的人会怎么样?”师义存禅师回答说:“不从口入。”僧人后来把这事大概说给了从谂禅师,从谂禅师说:“不从口入,不可从鼻孔里入。”僧人却问:“古涧寒泉的时候怎么样?”从谂禅师回答说:“苦。”僧人接着又问:“喝了这水的人会怎么样?”从谂禅师回答说:“死。”义存禅师听到了从谂禅师的回答,说:“从谂禅师是古佛。”并遥远望着礼拜,从这以后不再回答别人的问话。
解:这是学人参禅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请教两位禅师。两位禅师的见解不一样、回答的也各不相同。
僧人问义存禅师的“古涧寒泉的时候怎么样?”这是僧人参禅过程中出现的境界。“古涧寒泉”是说没有一点生机的,这是比喻参禅过程中没有一点觉知。这位僧人问话的意思是说当修禅定的时候,对境界没有一点感觉,就象古涧寒泉一样的时候会怎么样?其实这种境界已经进入无想定中。无想定是一种外道禅定,死后的果报会生到无想天。无想天虽然寿命很长,但定力散失,报尽命终以后仍然会依旧业受报,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而佛教圆顿禅定则是于诸尘境上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者不会被种种境界所迷而生住著,照者而能够对一切境界明明了了。如《六祖坛经》中所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义存禅师回答说:“睁大眼睛看不见底。”那位僧人所问的境界是无想定的境界。处于这种定中再不会有什么结果,只能是最后此生报尽,生到无想天中,且在无想天的寿命时间很长,所以说:“睁大眼睛看不见底。”
僧人接着问:“喝了这水的人会怎么样?”僧人所说的“人”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清净自性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义存禅师回答说:“不从口入。”清净自性本来无形无相,更无口鼻等,所以说不从口入。后来那位僧人把这事大概情况说给了从谂禅师,从谂禅师也对他说:“不从口入,不可从鼻孔里入。”
僧人后来又问从谂禅师:“古涧寒泉的时候怎么样?”从谂禅师回答说:“苦。”因为处于天想定中无法出离生死,报尽定失以后仍然受业力的牵缠轮回生死。且无想天为长寿天之一,也为佛所说的八难之一,所以从谂禅师回答说:“苦。”
僧人接着又问:“喝了这水的人会怎么样?”从谂禅师回答说:“死。”当处于无想定的时候,原本清净的自性被无想定所缚,自性本来具有的一切功德、智慧、庄严、神通妙用不能显现如同人死去一样。
义存禅师听到了从谂禅师的回答,对从谂禅师的回答非常佩服,所以说:“从谂禅师是古佛。”遥远望着礼拜,从这以后不再回答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