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即礼谢。
译: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普愿禅师:“古人瓶子中养了一只鹅,鹅渐渐长大出不了瓶子。现在不可以毁坏瓶子,也不可以损伤鹅,和尚怎么样才能使鹅出来?”普愿禅师喊:“大夫”陆亘大夫答应:“诺。”南泉普愿禅师说:“出来了”陆亘大夫从此对(自性)有所理解,就礼拜感谢普愿禅师。
解:这是普愿禅师点拨宣州刺史陆亘大夫的一则语录。
陆亘大夫一直不知道心性在哪里,所以用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故事来问普愿禅师。故事中瓶子比喻众生的五蕴色身,鹅比喻众生的自性。众生清净自性如同故事中的鹅一样,随着众生一期的生命开始,即被烦恼业力系缚在五蕴色身这个瓶子里。直到五蕴色身坏死,一期生命结束,自性又随业力再去投胎,进行新的一期生命的开始。陆亘大夫虽然知道自性受业力牵缠轮回不息,但不知道在轮回中自性在哪里,所以用这个故事来请教普愿禅师。
普愿禅师知道陆亘大夫所说出瓶子中的鹅的本意。但普愿禅师并没有直接告诉陆亘大夫自性在哪里。而是通过自己喊与陆亘大夫的应让他自己去体悟。当普愿禅师喊:“大夫”陆亘大夫答应:“诺”时,普愿禅师告诉他说:“出来了。”普愿禅师这一句“出来了。”虽然没有明确告诉他自性在哪里。但却明确告诉陆亘大夫鹅出来了。也就是告诉他自性就在他答应“诺”的行为之中。陆亘大夫确实也没有让普愿禅师白费口舌,在这一句“出来了”之中,终于明白心性就在自己日用之中。正如傅大士有一首偈子∶“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知佛去处,只这语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