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一味 / 清凉茶语  
清凉茶语
由《清明》诗里写杏花想到的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7/4/6 6:47:23  浏览量: ( 3600 )

    

  又到一年清明时。
  清明与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上已节(三月三),时间相近,节俗内容交叉,寒食重纪念、清明重祭祀、上已重娱乐,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寒食”并到清明,“上已”融入清明,这使清明节的地位提高,文化内容丰富了。
  说到清明,人们最熟悉的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于833年到扬州上任,途经江宁,游历秦淮河畔,写下了《泊秦淮》《江南春》《清明》等诗。诗里写到的杏花村,位于江宁西南隅,凤台山、花露岗低丘地带(即今胡家花园周围大片地区),因为“村中人家多植杏树,间竹成林,春末花开”,故名杏花村。
  由杜牧《清明》诗中写到的杏花,让我想到读过泰钦法灯禅师的一首诗,也写到杏花。泰钦法灯禅师是南唐时一位高僧,清凉寺住持,法眼宗第二代世祖。他的《风来杏花香》诗写道:

      幽鳥语如篁,
      柳垂金线长。
      烟收山谷靜,
      风来杏花香。

  鳥啼鸣、竹叶青、柳枝长,烟岚消散,山谷清晰,柔风中弥散杏花香。
  禅师写诗,不只是写景,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禅理意趣。烟收山谷静,烦恼的烟岚散尽,佛性的真面目就自然显现;风来杏花香,这时,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不正是那涅槃妙境吗!一切现成啊,寻常饮水,饥来吃饭,困就睡觉,就是这样呀。
  当时杏花村周围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瓦官寺、金粟庵等。泰钦法灯禅师是不是春天来到这里,看到盛开的杏花后才写的这首诗,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泰钦法灯禅师圆寂后,即安葬于这一带。前些年,离此不远处因建设拆迁,发现了安葬泰钦法灯禅师的《墓志铭》,其中写到葬于“江宁县凤台乡小茭里”。南唐时的凤台乡即凤台山、花露岗、杏花村这一地区。
  当年,南唐后主李煜很尊崇泰钦法灯禅师,多次向他请教佛法禅理,还赐予春分时节采摘制作的北苑贡茶。
  古代的贡茶以早为贵。最好的是社前茶(春社前、大约在春分时节),火前茶(寒食节、清明前),雨前茶(谷雨时节)。唐代时,产于宜兴的阳羡贡茶、浙江的顾渚贡茶,春分时即采摘。社前、火前、雨前采摘的茶芽,凝结了岁前的养分香气,蕴含着早春的朝露暮雨,流转着新春时的清新盎然,这时的茶是至真至诚、无妄无嗔。
  南唐时,气侯发生变化,初春时特别冷湿,江浙产的贡茶无法采摘。南唐君主派管理皇家北苑花园的官员南下福建去监制贡茶,此茶被称之北苑贡茶。当年的火前茶是极品,雨前茶是上品,李煜将如此好的茶赐予泰钦法灯禪师,可见李后主对泰钦法灯禅师是何等的敬重。
  泰钦法灯禅师圆寂后,南唐后主为何把泰钦法灯禅师安葬于离宫城不远的凤台山这里呢?是禅师常在此谈经说法,还是禅师喜欢这里盛开的杏花?还是因为……多么希望能有明确的回答。
  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当今。人们祭祀先祖、为故人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墓碑上的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生活世界的宁静与“清明”。
  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之时,皆清洁而明净。江南茶园里新炒制的茶纷纷上市,地产的有独特形状的雨花茶受到人们的喜爱,外地的武夷茶人恢复生产了历史上的北苑茶,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想,这几天可以选个日子,带上新制的北苑茶及刚炒的雨花茶,邀约几位师兄,到凤凰台胡家花园,既踏青,去品茶,更凭吊。
  在该花园后山的杏花树下,摆放祭台,献一束鲜花,敬两杯新茶,点三炷檀香,凭吊和纪念泰钦法灯禅师,不忘记他为后人留下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成语,不忘记他为传承佛教禅宗法眼宗禅学思想所作的杰出贡献。
  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更是因为: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不管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带给人们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传承。归葬于凤台乡的泰钦法灯禅师是值得人们记住和纪念的先人之一。
  淡思清明:恪守那份“断魂”的价值。


   

 

  上一篇: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一篇: 清凉茶诗禅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