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一味 / 清凉茶语  
清凉茶语
清凉寺的茶韵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6/12/15 6:26:20  浏览量: ( 3250 )

 

  暮春时节,我与两位老者相约清凉寺。
  清凉寺的维修刚刚结束,黄墙碧瓦的大殿、黄墙黑瓦的波浪院墙,在青山翠竹映衬下更显出江南寺院的特色。
      寺僧热情地接待我们在清凉小院入坐,用清凉寺专制的清凉禅茶杯,为我们每人的杯里放了一把春茶。
      我乍一看,是普通的炒青。仔细观察,尽是嫩嫩的茶芽,绿翠油润,紧结挺秀。寺僧为我们冲泡,只見绿油油的茶芽在沸水中翻滾。冲泡稍许,随着水气的散发,一股悠悠清香扑鼻而来。观看茶汤,绿中泛翠,嫩绿的茶芽沉铺于杯底,完整均匀。品尝滋味,滿口鲜爽。冲泡三次,香味不减。
      我心里想,多次来清凉寺,怎么没喝过这个茶?寺僧见我疑惑,告诉我,这是谷雨前,从清凉寺后山茶园采摘炒制的茶。
      我恍然大悟,难怪这茶喝在嘴里苦而不涩、回甜隽永、甚感清凉。这时,从大殿传来一声钟响,我们真是听古刹钟声,闻茶之馨香,入人间仙境了。
      历史上,清凉寺茶名气颇大。南唐保大三年(945),由寺僧广惠开掘了一口井,名为“保大泉”,俗称还阳泉。水质甘醇清冽,相传久饮鬓发不变,寺僧以此泉烹茗饷客。寺院还专设茶堂,史书记载,学僧请文益禅师讲经释疑,文益禅师说:“茶堂内商量。”文益禅师在茶堂常用“喫茶去”的禅林法语,借茶论禅,启发学僧跳出言语字句,触机开悟。南唐中主李璟常来向文益禅师请教佛理,并将福建建瓯贡茶院产的“北苑茶”赐予寺僧。后主李煜在寺里建了避暑离宫,来此打坐念佛,与小周后一起烹茶品泉。
      宋代时,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先后参访清凉寺长老,长老都以茶相待,文人名士在寺院体悟茶禅佛理。
      清初,著名画家龚贤常上扫叶楼拜访释宗元。释宗元亲自焚香,用还阳泉水沏茗,与龚贤叙事谈经。龚贤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堪邀赏,闻僧对煮茗。”
      清代,清凉山茶更是成为名茶。《江南通史》记载:“江宁天阙茶,香气俱绝。城内清凉山茶,上元东乡摄山茶,味皆香甘。”这里把清凉山茶,和牛首山茶、栖霞山茶并列,作为当时南京三大名茶之一。
      时光飞过数百年了,我们在清凉寺又見到并喝到了产自清凉山的茶,真是太有缘了。
      中午时分,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在栖霞山佛学院讲授完课,回到寺里。見到我们,热情招呼我们一起用斋。用斋后,理海法师与我们一起品茶。
      我们向理海法师谈了在修缮一新的寺院品茶的感受。他听了后,对我们说:“寺院维修是为了保持清静庄严气象。但寺院的核心不在于外在的装璜,而是每个人内心的道场。清凉道场存在的意义,就是内心的那份清凉。”
      理海法师还微笑着说:“欢迎你们常到清凉寺来。无论是谁,你来了,我就在这,茶也在这。”
     “你来了,我就在这,茶也在这。”多么感人的话。话语透着禅音,浸润了我们的心。
     身处这幽静的环境,耳听法师的启智心解,品饮的这杯茶更有了滋味。在当下喧嚣繁杂的尘世中,人人都需要一杯好茶,来洗涤心中的烦恼和尘埃,抚慰自已的心灵,求得内心的那份清凉。
      理海法师告诉我们,你们喝的是清凉寺后山茶园的生态茶。你们用的这个纸制茶杯,其内壁是用玉米汁做的环保杯。
      “生态,环保”,法师竟然这么看重。感谢理海法师的热情接待及深刻开示,我们按着理海法师告诉的方位去探寻那片生态茶园。
      清凉山是一座真正的城市山林。山不算高,但气韵非常生动。林木茂盛,古木参天,花草俏丽,一派暮春旑旎景象。
      我们走在蜿蜒的山道,一簇簇盛开的杜鹃似在向我们微笑,一棵棵新出土的竹笋似向我们问好。走过山谷,翻过一道山,就见山坡上那片绿油油的茶园。
      深幽旷野的茶园苍劲古朴,醺醺然的空气中挟带着一股令人心醉的清新气息。放眼望去,这片茶园有两、三百株茶树。树林落下的枝叶和杂草积下的腐殖质,成为茶园软软的天然肥料。我们走在上面,脚下软软的。听说这片茶园一年只采摘一次,所以这里的芽茶粗壮肥硕,老叶呈现出墨绿色。
      这片生态茶园与漫山修竹相映,空濛青翠,平添了几份隐逸的绿幽、诗意的浪漫,赋予了清凉山一种文化的韵律。
      山下不远处是公路,路那边即是高楼。那边是繁华,这边是空灵,我们呼吸山林间清静无尘的空气,沐浴阳光淌进心里的时光。
      下山的路上,我们还念着那一片幽静的茶园,更想到清凉寺僧人那修练的平静,回味清凉小院品饮的那杯清凉禅茶。我们用身心感受那茶叶青涩的苦味,苦而后甘的香味,那茶香的淡和人心的酽,以及理海法师那一席启智心解的开示。
      回到家中,我翻出《扫叶楼集》这本书。书里有不少清末民初文人与清凉寺僧以诗咏茶、以茶入禅的诗。我反复品读了几首:
      寒风料峭雨絲长,靜坐微吟茗细尝。太息世间喧热甚,何如此处习清凉。
      花开見佛悟无生,自寄清凉妙果成。我欲登临寻古迹,与君扫叶汲泉烹。
      这些诗表现了品茶静思中,悟出天地万籁皆是因缘而生,诗人的心地已超出一般的静趣,品味到“花开见佛”的禅趣,以及企盼“与君扫叶汲泉烹”的净趣,品茶的韵致与参禅的意境沟通一体。
      我还咏诵了清凉寺僧寄龛上人的两首诗:
      自笑虚空无住禅,挑灯话旧总因缘。相逢正是春光好,草绿江南二月天。
      欣逢杖履过禅房,品茗清泉韵味长。有约年年重九日,登高同到草香堂。
      寄龛上人与文人们相约,待到重阳节时,再来寺院同饮一盏茶。
      读到这里,我想起理海法师曾说每年秋日重阳,清凉寺都会举办重阳茶会。我即写了“待到重阳日,再去清凉寺”这句话,在微信上发给我这两位老者,相约秋日重阳节到清凉山登高,再到清凉寺听法师论茗话禅。
        

  

 

  上一篇: 栖霞山的茶情
  下一篇: 茶之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