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一味 / 清凉茶语  
清凉茶语
栖霞山的茶情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6/12/8 6:55:03  浏览量: ( 4682 )

   

  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一景《栖霞胜景》。其评语词为:“在姚坊门外,山多产药,可以摄生,故名摄山。南史名僧绍居此,舍宅为寺。有千佛岭、天开岩诸胜。俯临大江,云光映带。以栖霞名之,诚不虚耳。”
  《栖霞寺修造记》也贊誉道:“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
  栖霞山名胜古迹遍布,人文景观众多,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说法。
  栖霞山也是我国江南茶文化的发祥地。唐代,茶圣陆羽于758年居住在栖霞寺,亲自上山采茶,在寺里写《茶经》初稿。760年,诗仙李白居住于栖霞寺,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也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茶诗。唐末宋初,在栖霞山下,开设了江南最早的一家茶馆。明清时,该山产的摄山茶,被列为江南名茶。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驻跸栖霞行宫,写了两首赞扬陆羽在此山采茶的五言律诗。
  为了缅怀陆羽,展示栖霞山茶文化,2001年在通往山顶的半途中,建造了“陆羽茶庄”。该茶庄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四层,仿唐建筑。
  2015年9月1日下午,熹园茶空间在“陆羽茶庄”举办《与琴曲相守,赴栖霞之约》茶会。这天上午得闲,我一早来到栖霞山,礼拜观瞻栖霞寺后,即去寻访陆羽当年在栖霞山采茶的遗迹。
  穿过千佛岩山麓一侧,来到一口水潭,名为“品外泉”。相传陆羽当年评全国名泉时漏掉了这口泉,故名“品外泉”。再跨过一座石桥,翻过一座凉亭,沿深涧走过一段险崖,抬眼望去,見悬崖上镌刻“试茶亭.白乳泉”六个大字。相传宋代僧人为了纪念陆羽在栖霞山采茶,在当年陆羽采茶试茶的地方建“笠亭”,并在摩崖刻石,这六个大字古朴拙劲。
  我伫立崖下,眼前仿佛出现一千多年前陆羽采茶的情景:他“采摘自深处,野饭石泉清”,背负采制工具,攀层崖,饮泉水于山中。
  当年陆羽白天上山采茶,晚上与寺僧聊天品茶。有时上山采茶来不及回寺里,就住在山中农家,“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虽然艰辛,但他心情愉快。
  陆羽常登上山顶远眺,但見长江如链绕护金陵,翠峰如浪泊涌钟山,山下寺院的磬声不时传来,山间人家的炊烟袅袅飘散。陆羽感到此地处处散发着灵气,身在此处心胸顿感开阔。
  我离开摩崖石刻处,下山道,寻白鹿泉,未果。然后来到葆真庵遗址附近新建的“桃花扇亭”。相传秦淮名妓李香君在葆真庵出家。孔尚任以李香君的史迹写成了《桃花扇》。孔尚任游历此处,曾写诗道:“但闻松水沸,不辨市朝烟。红紫垂秋果,香灯坐念禅。”一幅栖霞秋景之图呼之欲出。
  我坐在“桃花扇亭”休憩,取出自带的茶水品饮,想到历史上这里出现过的有关摄山茶的轶事。
  明代以前,栖霞寺僧人就在寺院周围植茶、炒茶,但口感总不甚佳。“主僧亦采而荐客,然炒法不如吳中,味多辛而辣。”后来,寺僧学习外地好的制茶技术,地方文士也参与研制。明嘉靖年间,知名金陵文人盛时泰邀约苏杭等地制茶人士来栖霞山,“解茗事,结社而居,自采茶炙之,汲泉以试。”自此以后,摄山茶质量大为提高,到了清代,成为与牛首山茶、清凉山茶并列的金陵三大名茶之一。
  清代两江总督尹继善,曾带上茶童,邀约大文人袁枚来到栖霞山白鹿泉旁,拾取松枝,泉边汲水,烧柴煮茗,沏摄山茶。他们品茶兴致很高,太阳快下山了,还在对这里的景、泉、茶谈论不休。尹继善写诗记道:“近同白鹿源相接,远有桃花涧可通,拾得松枝频煮茗,长咏坐对夕阳红。”
  我寻访了一个上午,下午到“陆羽茶庄”参加“与琴曲相守,赴栖霞之约”的茶会。
  走进“陆羽茶庄”大门,迎面就是一尊陆羽手持《茶经》的全身塑像。瞻仰这尊陆羽塑像,我想:如若再有一尊李白塑像多好。陆羽758年寄居栖霞寺,759年离开这里。李白760年寄居栖霞寺,只相差一年之余,历史没能让诗仙李白和茶圣陆羽在栖霞寺相会,他们失去了一起论诗品茶的机会,这是中华茶史上一件憾事。
  陆羽在栖霞山采茶的经历,李白在栖霞寺写就的茶诗,都是中华茶史上精髄的部分,它们都伴随着缕缕茶香,在栖霞山、在金陵大地上飘散。
  在这天的茶会上,品的茶让我回味不已,因为茶里有了更多历史的味道。

  

 

  上一篇: 紫金山的茶趣
  下一篇: 清凉寺的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