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唐代以前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修身得道升天,唐玄宗下令改名为黄山。黄山以怪石、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
我曾多次登黄山,记得1979年5月那次,在始信峰还看到了佛光。
这天上午7点半左右,始信峰西面的梦笔生花方向,山腰浓密的云雾里出现一个五彩光环。时而两道,时而三道,内环红色,外环紫色,里环清晰,外环光色稍弱。光环中间还有佛影。人动影也动,人停影也停。刹那间,游人欢腾,有的说佛来度凡人上天了,有的说菩萨显灵了。
后来知道这种奇异景象中的"佛”,是游客自己的身影。游客面向云雾、背向太阳,太阳光从后面射来,游人各自的影子就正好投射在光环里面了。虽然是大气光学现象,但人们仍以見到佛光而喜悦。
这次上山,在沿途見到不少山民摆地摊卖灵芝、干菊花、云雾茶等土特产。我购了一些当地产的茶,回来品饮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史籍《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山僧)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据说这茶即黄山毛峰茶的前身。黄山毛峰茶主要产于桃花峰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慈光阁、松谷庵、吊桥庵及半山寺周围。这与黄山众僧历代培植有关。1949年夏,黄山一老僧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二片面合成一对,以四、五对为一札,作为礼品相赠。
1997年,一位在南京开茶楼的台湾茶商相约上黄山,去寻访、了解黄山毛峰茶。
我们徒步登山,从云谷寺、慈光阁、半山寺、文殊院到散花庵,一路上见到不少卖茶的地摊,也见到一些带有寺院名称的地方。但没有见到寺僧,更没有寺僧修禅、沏茗的身影。我们有些扫兴。
据了解,明代时黄山佛教兴盛,琉璃片片、殿宇重重,有寺庵五、六十座,寺僧数千人。清代以后,慈光阁等寺庙毁于火灾或兵灾,黄山佛教衰敗。建国初期尚有少数寺僧,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僧人绝迹。历年黄山旅游开发,原寺院院址大都改建、新建成旅游宾馆饭店。了解了这些历史,我们没见到寺院及僧人,没见到僧人植茶品茶,也就不奇怪了。
下了山,我们在原上海知青的黄山农场見到了黄山毛峰茶。
农场里的茶树生长在云蒸雾润、百花溢香的环境中,芽大肥壮,芳香隽永。看那炒制的成品茶,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叶芽下边托着一小片淡黄色魚叶(俗称茶笋片),全身白色细茸毫。
农场的茶工为我们冲泡此茶。入杯冲泡只见雾气绕顶,茶汤清沏明亮。茶芽竖直悬浮汤中,继之徐徐下沉。香气似白兰,进嗓润、味甘。
农场人向我们介绍,清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主人谢静和改进黄山云雾茶传统制法,精细加工,将茶标名“黄山毛峰”推向市场。
我们见这里的茶的确很好,购买了一些黄山毛峰茶,回来后细细品尝。
“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峭壁苔衣白,云奔山欲搖。”
近十年多,我没上黄山饱览这些奇异风景了。听说杨州高旻寺隆云法师1993年到黄山,落脚翠微寺。他后来发愿重建该寺,还从缅甸“请”来200多尊玉佛供奉在寺中。巳经有僧人在此修行,香火重燃。
真想再上一趟黄山,再到始信峰去看那令人心灵震憾的佛光,也去游访能见到寺僧的翠微寺。
我想,如果到翠微寺,还可能品尝到隆云法师亲自沏泡的黄山禅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