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在浙江余杭,为天目山东北峰,以山径通天目而名。
唐天宝四年(745)法钦禅师在径山开山结庵。唐大历三年(768)唐代宗礼请法师进京,并赐号“国一禅师”。逾年法师辞归,唐代宗下诏欶建"径山禅寺“。
法钦禅师不仅精于佛法,对“茶道即禅道”的茶叶种植也很推崇。余杭县志载:“钦师尝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苦,特异他产。”
径山禅寺在宋代甚为輝煌,皇驾临幸,屡有賜额。如北宋徽宗賜名“径山能仁禅寺”,南宋孝宗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南宋时,大慧宗杲、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等禅师先后住持径山禅寺,都有一些日本僧人向他们学佛习禅。1235年,日本僧人圆尔辨圆师从无准师范禅师。他在这里不仅学到佛教真义,还学会了中国的茶树种植、加工蒸煮、品茶问禅,回国时带去了制茶技术以及径山禅寺的宴茶方式。1265年,日本僧人南浦绍明师从虚堂智愚禅师,三年后学成回国。他把径山的茶台子(茶具架)、茶道具,以及《茶堂法规》三卷带去日本。还带去了“天目茶碗”。至今,在日本茶道表演中,依然见到天目茶碗的踪影。
“径山茶宴”作为普请法事和僧堂仪规,逐步发展为禅门茶礼仪式和茶艺习俗的经典样式。茶宴大体有两类:一是禅院内部寺僧因法事、任职、节庆、应接、会谈等举行的各种茶会。二是接待朝臣、权贵、上座、尊宿、名士、檀越等尊贵客人举行的茶会。
茶宴程式一般包括张茶榜、击茶鼓、设茶席、礼请主宾、礼佛上香、行礼入座、煎湯点茶、分茶吃茶、参话头、谢茶退堂等。堂内陈设古朴简约,堂外绿树掩映,使人感受宁静、肃穆气氛,强调内在心灵的体验。整个茶宴依时如法、庄重典雅、礼数殷重、行仪整肃、格高品逸、禅茶一体。
宋代及元代,随着多批日本僧人来径山禅寺习禅,也学到了径山茶宴,逐步移植到日本禅院,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这是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继隋唐“遣唐使”之后掀起的第二个高潮。在这当中,径山禅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诗云:“茶道通禅道,名山尊径山”。中国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曾赞颂径山茶宴:“径山茶宴渡东洋,和敬寂清道德扬。古迹创新景色异,一杯四美八仙仰。”四美即茶的色香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