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寺,位于湖南常德石门县,又名灵泉禅院。夹山是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晚唐时代,高僧善会,受其师船子德诚偈语“猿抱子归青嶂后,鳥衔花落碧岩前”而悟道。
唐咸通十一年(870)善会禅师(805一881)受朝迋派遣到夹山开山建寺。此地林丰水秀,善会禅师见白猿抱子戏于青嶂之间,飞鳥銜花投于碧泉之中,这不就是师父开示时曾经说到的那个境地吗?善会禅师非常欢喜这方土地。他居于夹山,聚二百众,把夹山寺建成了一个农禅寺院。
善会禅师自号为“佛日和尚”,在夹山寺住锡10余年,“学者交凑”,弟子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的33人。
善会禅师住持夹山寺,正是禅雨茶风盛行之时。当年夹山产名茶牛坻茶,寺僧用山门前碧岩泉水煮茶,在好茶好水中悟出禅与茶同为一味的真谛。
早期禅宗著作《祖堂集》记有一则题为“夹山倾茶”的公案,记载佛日和尚参加普茶时,用“酽茶三两碗”以茶悟禅,得到师父点拨悟道:
师曰:“日在什么处?”(佛日)对曰:“日在夹山顶上。”师令大众钁地次,佛日倾茶于师。师伸手接茶次,佛日问:“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速道速道。”师云:“瓶有盂中意,篮中几个盂?”(佛日)对曰:“瓶有倾茶意,篮中无一盂。”罗秀才问:“请和尚破题。”师云:“不得道著境也。”(秀才)又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师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鳥衔花落碧岩前。”
从这则茶禅公案来看,茶是夹山寺僧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是佛日、秀才与师父三人之间的对话,虽然语带玄妙,但表露出了一些禅茶信息。佛日和尚与师父的对白旨在探讨茶中之“意”。这个“意”也就是佛日和尚的师父早己了悟的“夹山境”。而秀才毕竟不是禅师,听不出对白中的“茶意”,所以只好请“和尚破题”,即说得明白一些。在秀才的步步追问下,师父道出了“夹山境地”:
猿抱子归青嶂岭,
鳥衔花落碧岩泉。
佛日和尚因茶悟道,从饮茶中领悟一种禅机、禅理、禅意,从师父的开示得夹山境地。青嶂岭,猿抱子归;碧岩泉,鳥衔花落。禅意诗情,极为浓郁,诗情画意中融汇着浓郁的茶情禅思。佛日和尚得禅宗机缘,受深刻启迪,领悟到茶禅境界。
“夹山境”偈联,寥寥十四字,不只是指夹山的自然环璄清幽喜人,更主要的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禅茶机缘之境。
“夹山境”偈联,尽倾了人们在茶禅中求得宁心解脱的各种感悟体验,于心有之,未能言之。
“夹山境”,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禅茶机缘、禅茶境界,为后来“禅茶一味”的具体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百年后,圆悟克勤禅师住持夹山寺,对于“茶禅一味”的真谛有着特别的领悟,所以挥毫写下“茶禅一味”四字而流传日本。古来相传的“夹山境地”一一“猿抱子归青嶂岭,鳥衔花落碧岩泉”的法书也在日本成为茶禅空间最常使用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