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禅是义玄四料简。这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临济义玄的一套接引学人的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学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施设。“料简”也称为“料拣”。“料”就是用斗量米,引申为评估学人的根器或者是修行程度、认识程度。“简”或“拣”是选择针对性的接引手段。这是禅宗教学上的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应病与药。
义玄说:“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临济语录》)义玄的教学很灵活,完全依据学人的情形而定,所以,每一次的接引,说的话语,做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但也是有规律的,他自己总结这了这四条。这里的“人”表示我执,“境”表示法执。问法的禅僧如果体现我执,而没有法执,那么,禅师就夺去他的我执(夺人);相反,如果学人有法执而没有我执,那么,禅师就夺去他的法执(夺境);第三种情形,如果学人两种执著都有,义玄就两种都夺;第四种情形,如果学人于两种执著都没有,那么,师生之间的问答会是非常的有禅意。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呢?对于学僧问的这个问题,义玄说:“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前一句表示不夺境,描述了自然界美好的景色,表示肯定。后一句表示夺人,去除学人的我执,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义玄讲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反常的人的形象,小婴孩却长着一头长长的白发。这样的奇特语,在禅宗中一般也表示否定。对于后三种料简,义玄也分别回答了学人的提问。什么是夺境不夺人?义玄说:“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前一句夺境,即去除学人的法执,后一句存人,即肯定学人的无我执。什么是人境俱夺?义玄说:“并汾绝信,独处一方。”这兩句,表示既去除我执,又去除法执。什么是人境俱不夺?义玄说:“王登宝殿,野老讴歌。”这两句,既表示肯定学人的无我执境界,又表示肯定学人的无法执境界。这四句解释,特别是后三句,一般难以理解,但只要掌握其内在的教学精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