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法眼文益(885~958)为宗祖。出于南宗青原行思之法系。南唐中主李璟赐谥为“大法眼禅师”,故用“法眼”命名该宗。法眼宗以“三界唯心,万物唯识”为“纲宗”,认为“同异具济,理事不差”,否认外界真实的差别和矛盾。其禅风概括为“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文益的弟子德韶曾用偈言表明该宗主张:“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他以自己居留的通云峰作为比喻,劝学人求得内心觉悟。文益夙参罗汉桂琛,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得心印,其后历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大道场,盛倡禅道,吴越王钱氏亦皈依之。文益又作宗门十规论一卷,痛论当时禅家之流弊,并提出“明事不二,贵在圆融”与“不著他求,尽由心造”之主张,四方学徒咨叩,蔚成一派,遂展开以浙江、福建地方为中心之教线。嗣法之子弟子有六十三人,其中以天台德韶、清凉泰钦、灵隐清耸、归宗义柔、百丈道常、永明道潜、报恩法安、报恩慧明、报慈行言、报慈文遂、净德智筠、归宗策真等为著。德韶受吴越忠懿王之归崇,大振禅法;泰钦传云居道齐,道齐下有云居契环、灵隐文胜、瑞岩义海、广慧志全、大梅居熙、南明惟宿等;行言弘阐宗猷,四方来归者常及二千余众;智筠先后驻锡庐山栖贤寺、净德道场,频唱不二法门;策真历主庐山归宗寺、金陵奉先寺、报恩道场等,大力阐扬祖道。
法眼宗风“般若无知”、“一切现成”。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症施药,垂机顺利,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法眼四机”为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
(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
(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
(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
(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本宗在教学上之最大特征,为强调禅旨与净土思想之融合。此外,本宗之禅师最喜拈弄古则公案,每每于个人著作中附上对古则之著语,成为本宗另一特色,如永安道原所编纂之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中,即收录不少法眼宗禅师对古则之著语。又本宗之师家接化学人之特点为“先利济”,即随顺学人之根机,恳切提撕,接化自在。如碧岩录第七则所载之著名公案“慧超问佛”,慧超尝问法眼文益(大四八·一四七上):“如何是佛?”文益答曰:“汝是慧超。”慧超于言下大悟。故人天眼目卷四谓此宗(大四八·三二五上):“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