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僧辞,师(五峰常观禅师)曰:“汝诸方去,莫谤老僧在这里。”曰:“某甲不道和尚在这里。”师曰:“汝道老僧在甚么处?”僧竖起一指。师曰:“早是谤老僧也。”
译:有位僧人辞别五峰常观禅师,常观禅师说:“你到各个地方去了,不要毁谤老僧在这里。”僧人说:“我不说和尚在这里。”常观禅师说:“你说老僧在什么地方?”僧人竖起一指。常观禅师说:“早已经是毁谤老僧了。”
解:这是五峰常观禅师点拔一位来辞行外出参学僧人的一则语录。希望通过他的点拨,能够让他放下执着明心见性。
常观禅师对辞行的僧人说:“你到各个地方去了,不要毁谤说老僧在这里。”这句话是开门见山直接告诉辞行的僧人,对自性不要有任何执着。话中的“老僧”并不是指常观禅师本人,而是比喻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自性离四句绝百非,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四句者“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以及“非有、非无”一句。百非者以四句为根本,四句之中每一句中更有四句等,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不要毁谤老僧”者谤即是四谤,因为心性离四句绝百非,如果执着为有,即是增益谤。如果执着为无,即是损减谤。如果执着为亦有亦无即是相违谤。如果执着为非有非无即是戏论谤。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说:“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三、亦有亦无是相违谤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无,是不知即有;二边共执则成有无相违谤也。四、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者,谓不知真如之理具有无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无二边不定则成戏论谤也。”这离四句绝百非开口便错、动念皆乖,所以只要丝毫执着即成为谤。常观禅师告诉僧人“不要毁谤老僧在这里。”就是要僧人放下一切执着,如果有丝毫执着即落入毁谤之中。
僧人回答常观禅师说“某甲不说和尚在这里。” 这里的“和尚”也是比喻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其实他的这话“不在这里”就已经落入有中,成增益谤。说不在这里,那么一定在别的地方,既然说在别的地方那么还是落入有中。常观禅师为了能够彻底断除他的执着就接着又问一句:“你说老僧在什么地方?”僧人的回答则是竖起一指。僧人竖起的一指也是比喻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那么僧人竖起一指的动作还是表示为有,仍然落于增益谤中。所以常观禅师说:“早已经是毁谤老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