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理海法师 / 文集 / 讲座  
讲座
2016年11月24日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十八次主席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单位:qls  发布时间:2016/11/25 21:34:24  浏览量: ( 5683 )
尊敬的沈健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
      下午吉祥!
      今天,大家能在这里郑重地讨论如何《弘扬南京佛教文化,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的话题,是盛世中国的大格局、大思维、大气魄的折射,深得佛教界的赞叹和欢喜。
      我在认真学习市政协调研的这个文稿后,感受最深的是其调研细致深入,内容丰富,定位准确,充分表达了对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既全面把握,深入剖析,严谨系统地突出了南京佛教的核心内涵,又关照到了社会各界民众的视野,积极展望了南京佛教文化能助力人文绿都建设的宝贵价值。可喜可贵!
      受此启发,我从三个方面谈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分清两个层面的佛教
      佛教是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佛教文化不仅属于佛教,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地位的进程中,大家一定要分清两个层面的佛教:
      一是信仰层面的佛教。它是由佛教内部七众弟子通过具体的宗教生活来体验、践行的佛教。
      二是文化层面的佛教。它是供广大群众,包括各界专家、学者精英、领导干部从文化层面来了解的佛教,能指导、提升人们的内在生命品质。
      时代与社会亟需大力弘扬的,是文化层面的,广义的佛教,人们可以藉此规范、净化自己的言行,共建和谐社会。切不可因为狭隘的理解,而将佛教文化局限为社会少数人所占有的资源。
      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扭转全社会信仰缺失带来的弊端,真正做到习主席所说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二、把握南京佛教的特色
      意见稿中所关注的,南京佛教文化的经纬脉络相当清晰。如果提纲挈领地从品牌、特色来把握,最突出的莫过于以下几点:
1、素食文化资源
      佛门素食源于梁武帝时的大力倡导,是南京鸡鸣寺的历史亮点之一。它既是佛教信仰中践行菩萨道的精神表征,又契合当下大众健康养生的时尚需求。不仅仅鸡鸣寺,南京各大寺院(如栖霞千佛斋、鸡鸣百味斋、灵谷深松斋、定林寺六和斋、清凉寺扫叶楼素斋……)都有得天独厚的素食资源可以挖掘、弘扬,来引领人们的健康生活。
2、祖庭文化资源
      纵观历史,南京曾是南方佛教文化的核心地区,祖庭文化涉及佛教的八大宗(三论宗祖庭栖霞寺,律宗祖庭古林寺,法眼宗祖庭清凉寺,牛头宗祖庭牛首山,江南首刹建初寺,东土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有缘的定山寺,天台宗祖庭瓦官寺、金粟庵……),得天独厚,居全国之首,非常易于契合大众寻根问祖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3、舍利文化资源
      因为佛顶骨舍利的因缘,从大报恩寺到牛首胜境,从感应舍利到顶骨舍利,从诸圣舍利到玄奘舍利,南京的舍利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高度和感召力,能极大地拓展、提升南京旅游的空间。
      若机缘成熟,可以由南京佛教界发起倡议,市政府出面协调,恭请北京的佛牙舍利、西安的佛指舍利,与佛顶骨舍利一起在南京开放供养,接受海内外大众的瞻礼,这必将能助力南京提升国际影响力。
4、民国佛教资源
      在佛教历史长河中,以毗卢寺为首的民国佛教资源,有其特殊的华彩。尤其是海峡两岸的佛教往来,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科技、经济、政治往来,对于同文同种,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有着不可取代的公信力、亲和力。
5、刻经文化资源
      作为世界非遗的金陵刻经处,是继续生长着的历史文化见证,配合着书香南京,已然是绝好的文化经典。若能打造成兼具访古、观赏和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名坊,一定最能满足大众的文化“穿越”心理,既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保鲜,又有利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
      这五大特色具有文化与大众的普适性,完全值得好好挖掘、精心打造,来丰富、提升南京的旅游文化资源及品位。
三、建议
      在此,我想从当前南京佛教的现状,就更基础、更普遍的一些问题提两点建议:
1、对旅游景区的指导
      建议政府重视、指导景区内的相关部门,强化对佛教界的尊重,以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理顺、协调、解决好一些景区内寺院的进出和基本生活自养问题,支持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弘扬佛教文化方面,助力南京的发展。千万不能伤害他们积极关注社会、主动为政府分忧的诚恳,更不能任其在繁荣的大环境中,由于遭遇困阻而走向封闭。否则,南京佛教文化的弘扬最终会流于功利和虚假。
2、净化社会噪音
      希望政府能重视加强对媒体舆论的教育和引导。如果说法律的支撑重在“止恶”,那么舆论的引导应重在“扬善”,佛教本身就是对人心良善的唤醒和培育,对佛教文化的赞助就应该是对信仰的尊重、对善法的褒扬。
      希望能调动媒体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宣传,至少,要遏制、杜绝一些媒体和个人对佛教文化的肆意毁谤,维护其清净庄严。
      生逢盛世,处于如此重视佛教文化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真切了解到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对佛教协会及佛教院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地方院校与佛教院校的资源共享,为提高佛教青年教职人员队伍素质,给予了充分的关心。身为沙门,倍感鼓舞。我们一定会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助推南京人文绿都的繁荣与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主席、委员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