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日日禅
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李端愿居士在金山昙颕禅师门下会得
发布单位:董群 发布时间:2016/7/6 12:57:48 浏览量: ( 2499 )
李端愿居士(?~1091),字公谨,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人,是北宋居士、《天圣广灯录》编者李遵勖的长子,北宋临济宗金山昙颕禅师俗家弟子。他儿童时代,在一些馆舍中,就常常接触到禅书,成年之后,虽然已经婚娶,但是志于禅道,他在后花园中建了一个房间,如同僧人住的阿兰若(意为空清闲净之处)。他三十八岁时,在太尉任上,曾经邀请昙颕禅师在此室居住,朝夕与之相处,参禅问道,以至于废寝忘食。昙颕禅师有一天看着李端愿居士说:要是没有示现力,怎么会达到你这样的程度呢?但是,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入门之处,奈何?
“示现力”本是指佛菩萨显现威神之力,比如,《菩萨地持经》中讲,“菩萨有三种示现力:一者神足,二者示他心,三者教诫。”把这个概念用在李居士身上,也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李居士就问:天堂和地狱,究竟是有还是无呢?请老师明说。
昙颕禅师说:诸佛是无中说有,眼见虚空之花,居士你呢,是有里寻无,所以是手捞水中之月。可笑你眼前见到牢狱而不知躲避,心外听到天堂却想往生,殊不知,喜欢和恐惧,都是在你自心,善与恶的结果都是由心产生的外境。太尉啊,你只要了悟自心,自然就不会有疑惑。
李居士问:对这个心,如何去了悟呢?
昙颕禅师说:善与恶都不要思量。
李居士问:不思量之后,心归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昙颕禅师说:太尉,还是请你先回府吧。
李居士继续问:我可以回宅,只是在人死之后,心回归到什么地方去呢?
昙颕禅师引了孔子的一句话说:未知生,焉知死?
李居士说:生这个问题,某已知道了。
昙颕禅师问:生是从何而来呢?
李居士不知道如何回答。
昙颕禅师站了起来,用手刺着居士的胸说:只在这里,你还想思量个什么呢?
李居士听了,顿时明白了,说:“会得也。”(《五灯会元》卷十二)
昙颕禅师进一步堪验他说:你明白了什么呢?
李居士说:只知贪图路程,不觉走差了道。
昙颕禅师一把推开李居士,说道:百年一梦,今朝才醒。
这一句,是印可李居士的开悟之语。李端愿居士于是作了一首开悟偈: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滔滔汴水,隐隐隋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