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一味 / 清凉茶语  
清凉茶语
文益禅师设“茶堂”于清凉院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6/6/16 7:16:42  浏览量: ( 2878 )

  

  “自古名寺出名茶”、“吃茶是和尚之风”,这些佛教与茶的俗语,说明了茶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六朝时,茶开始在佛寺盛行。僧侶静思念佛跏趺而坐,头正背直,长时间的端坐易于产生疲劳困倦。能提神驱眠、生津止渴的茶,成了僧人理想的饮料。
  唐代,佛教禅宗发展,寺僧发掘茶性的精义神韵,借茶悟禅,饮茶运用到禅法中去,茶在佛寺更是不可或缺了。中晚唐时,百丈怀海禅师(720一814)总结禅宗礼仪规范,其中将饮茶规范也纳入《百丈清规》之中。
  唐大中三年(849)有一老僧已120岁了,唐宣宗皇帝询问服何药至此。老僧说,平常日不下四五十碗(茶)。皇帝听说后,表示要学老僧每日饮茶,并賜茶给老僧。皇帝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皇帝将老僧煎茶、饮茶的小房子賜名为“茶寮”。因此后人称“僧寺茗所曰茶寮。”
  唐天复三年(903)福州报恩寺建筑时,专门设了与僧堂相通的“茶堂”,为僧人专门饮茶之所。后来有人评论此事“实释门之盛事”。
  唐五代时,文益禅师在福建求学悟道。他是浙江人,又长期在福建学禅,特嗜茶。后来,南唐中主李璟礼请他住持清凉院。文益禅师即利用清凉院内的应潮井(还阳泉),在离泉水不远处专设了茶堂,用清冽的还阳泉水煎煮香茶。茶堂既是为学僧解疑释惑之处,也是接待施主贵客用茶之所。史书中记载:
  “僧问:大众云集,请(文益)师顿决疑网。(文益)师曰:寮舍内商量,茶堂内商量。”
  明代人编集的《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记载文益禅师开示学人的121则语录,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文益禅师在清凉院茶堂内解答学僧提问的语录。当时高丽国道峰山的慧矩禅师,专程来清凉院求学于文益禅师。文益禅师也在茶堂内解答慧矩疑惑不明的禅理,慧矩禅师回高丽后,被赐为国师。
  文益禅师在清凉院专设茶堂之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宋代《景德传灯录》记载:“(文益)初开堂日,中坐茶筵(堂)未起,四众先围绕法座。”学僧在茶筵(堂)内的法座周围安静地坐好,等待文益禅师说法论禅。
  明代金陵著名文士焦竑在《茶寮》诗中写道:
      滞绪棼难理,
      灵芽味自长。
      殷勤就君语,
      一酌得清凉。
  诗中说:当烦躁的心绪难以消失时,来到清凉寺的茶寮(茶堂),寺僧为之沏一杯香茶,聆听法师说禅,静心地品茗,心绪就开朗了。“一酌得清凉”,在茶堂饮茶的愉悦、收获,倾注在诗里,跃然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