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凉 素 斋 香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7/5/18 6:36:40  浏览量: ( 5710 )

  

  “今天你吃素了吗?”
  近年来,素食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街头也出现了不少素菜馆,“新素食一族”成为饮食与营养、健康与时尚的新兴族群。
  一位朋友对我说:“想加入到素食爱好者俱乐部”。
  素食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宫廷素食、民间素食都是源于寺院素斋。我建议这位朋友先到寺庙去,了解寺院里寺僧、居士用斋。
  一天,我们相约来到清凉寺,寺僧邀我们一起喝茶。品茶其间,一位师父讲了寺院素斋的事。
  师父说:“素食是汉传佛教的戒律之一。从南朝梁代开始,已一千多年了。佛门食素,有戒律的原因,有修持的原因,也有保健、养生的原因。”
  师父还说:“出家人是完全素食,也就是凈素,不仅不沾荤腥,葱、韭、蒜、兴蕖、胡荽这五荤也不沾染,是以新鲜蔬菜、豆制品为主,以及水果、菇、笋、菌等。僧众吃饭的地方叫斋堂,斋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叫吃斋饭。吃饭不叫吃饭,叫过堂。斋堂也叫五观堂,观就是观想,就是过堂时心存五观。佛教讲慈悲,护生也好,放生也好,最好的方法是吃素。”
  我们与师父边喝茶,边听讲,不觉间,已近中午时分。义工们把斋堂的两长条桌椅摆放整齐,盛好了饭菜的碗摆放在每个座位前,筷子横向贴放于碗的后面。长条桌的一头,放好一大桶燒好的素汤。
  这时,小铜铃声伴着“阿弥陀佛”圣号传来,只见二十多位穿着海青的居士,排着整齐队伍边诵唱边缓慢地走向餐桌。  
  在桌前站好,她(他)们柔和轻快地诵唱后,坐下。在愉悦的心情及庄重的气氛中,开始用斋。每个人都平端着碗,托在手心中,不讲话,不发出声响。吃到最后,人人都是一只空碗,再打点汤,边喝汤,边刷碗,把空碗里的菜沫油花就着汤水,全部喝下肚里。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不随意把饭菜掉在桌上。
  小铜铃声响起,她(他)们全体起立,唸唱着“阿弥陀佛”圣号,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大殿,礼佛、念诵《无量寿经》。小铜铃声似乎比用斋前更响亮悦耳,唱腔中还有着愉悦和感恩的情调。
  我与朋友在斋堂也品味了素食。饭后,继续在师父的小茶台前喝茶。
  我这位朋友对僧人、居士用斋前后的仪式很感新奇。师父告诉他:“斋前唱诵供养咒,斋后唱念结斋仪轨,一顿饭吃下来,需要完成这些仪式才算如法如律。因此在佛法之中,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这时,一位居士对我们说:“常素长寿。素食清淡,对人的肠胃没有什么负担,容易消化,对身体有益。素食清心,佛法要求清淨口业,不图口味之乐,因此有`莫言淡泊之中滋味少,不知淡泊之中滋味长'的说法。素食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许多问题只是观念上的差异,并不是吃素就是营养不夠。许多出家人年寿很高,耳聪目明,身轻意清,不就是最好说明吗!”
  历史上,清凉寺的素斋就有盛名。清凉山盛产老北瓜(南瓜),寺僧在山坡上种植。老北瓜质肥厚,甜而糯,可煮可蒸可燒。僧人常用老北瓜与面粉一起夹疙瘩煮着吃。史籍载:有一次寺院里来了两位显客,举箸同尝食,以为佳品,一巨碗立尽。笑称:士大夫不可不尝此味。
  清末民国时,这里的素面风味独绝,来此食者“予全食尽,诚美不甚言”。曾有人怀疑是否在素面里用了荤汤,寺院主厨星悟和尚说:“罪过,罪过,出家人那里有什么荤汤?”这里的素面之所以鲜香,是用笋尖和豆汁精心调制的。因为星悟和尚善于做素食,上海有人来请他,去协助开素菜馆子。南京文人和居士一些人,还专门去上海这家素菜馆品尝,果然还是南京清凉寺院素面那味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凉山扫叶楼善庆寺为尼姑庵,善制面的名声依然很响。素面入口有韧劲,汤汁鲜亮,素浇头更有诱人的美味,赵朴初等名人都来品尝过。
  2009年6月20日清凉寺恢复后,义工们分七个小组,每个组每星期负责一天,自已购米面及菜蔬调味品等,烹制素食供养寺僧。同时,还坚持中午为信众、游客提供素食。如若人多,饭菜不夠,会再下些面条供给众人。近八年来,这七个斋堂组始终坚持,即使是春节、国庆等假日也没有中断一天,非常不容易,这在南京的寺庙中是很有特色的。
  我这位朋友品尝了寺院素食后说:“这顿饭吃得真香,比家里的饭菜好吃,素食也能有这么可口的味道。”
  是啊,这就象品的这杯茶,要体会茶的滋味,必须要自已亲自体验、亲自经历。而这平淡的水,添了几片茶叶,就成了茶;似水流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颗自觉觉他的心,就会充滿欢喜。
  我这位朋友对食素有了兴趣,我建议他:可以先从每周一坚持吃素开始,再养成每逢初一、十五食素的习惯,逐步适应。他赞同这个办法,以此去做素食的践行者,早日成为食素大家庭的一员。
  寺院素斋以独特的素净、清香而见长,再加上有一定的仪轨,更让人难忘。
  走出寺院,我们又议论到寺庙里用斋的氛围。僧人用斋,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平静、坦然、心诚;用斋时不讲话、不浪费一米一菜,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实现得是那么平淡、自觉、自然。再看看社会上的一些餐席,滿桌的菜,狂喝酒,大声喧哗,甚至吵闹,餐后桌上菜肴的浪费更是令人痛心。
  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应该有着千絲万缕的相通之处。奉行素食,也体现了乐善好施、仁义礼智信、天地人合一等儒释道传统文化价值观。
  如果通过象佛门用斋这样的模式教导众人,从生活中细微的事做起,更好地传承落实中华传统文化,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愿素食大行其道!

    

  上一篇: 学炒雨花,观赏槐花
  下一篇: 探究“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