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昙晟禅师在药山惟俨禅师处言下顿省

发布单位:董群  发布时间:2016/3/24 13:41:56  浏览量: ( 3191 )

  云岩昙晟禅师在药山惟俨禅师处言下顿省,他的省悟因缘是什么呢?
  昙晟禅师(782~841),俗姓王,钟陵(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建昌(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唐代禅僧,少年时期出家,受具足戒后,参马祖道一禅师,二十年没有开悟,可见他的机缘不在马祖道一那里,尽管道一禅师非常著名。后来去造访药山惟俨禅师,惟俨禅师问:从哪里来?
  昙晟禅师回答说:从百丈禅师处来。
  惟俨禅师又问:百丈禅师有什么言句指示你?
  昙晟回答说:百丈禅师平常会这样说: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惟俨禅师说:咸就是咸味,淡就是淡味,不咸不淡则是常味,什么是百味具足一句?
  昙晟无言以对,惟俨问道:眼前的生死,你怎么办呢?
  昙晟禅师回答说:眼前没有生死。
  惟俨禅师又问:你在百丈那里有多长时间呢?
  昙晟答道:二十年。
  惟俨禅师说:你二十年在百丈那里,怎么你的俗气还没有除掉?
  这段因缘,投子义青禅师曾经有参颂:行尽千峰路转高,肯归方忆旧云房。贪寻古调单于曲,暨蹉胡家一韵长。
  几天之后,昙晟侍立在一边,药山惟俨禅师又问:百丈禅师还说什么法?
  昙晟答道:他有时讲,要在三句之外省悟去,六句之内体会去。
  “三句”是禅师开示所指示的三句话,不同的禅师三句有的不同,百丈禅师的三句,称为初善句、中善句和后善句,三句相连。初善句教人发善心,中善句又教人破除对于善心的执著,后善句教人真正明白善心,百丈又强调要透过三句之外来体会禅师的真谛。“六句”可能是指禅门中常讲的语、默、不语、不默、总是、总不是六种言说方式。
  惟俨禅师说:在三千里之外呢,幸好和禅的意义没有太大的关系。
  惟俨禅师又问:百丈禅师还说什么法?
  昙晟答道:禅师有时上堂,等到大家都到齐了,就用拄扙把大家都赶散,却又召呼大家,等到大家回头的时候,禅师就问:是什么?
  昙晟叙述的百丈禅师的这种教学方法,称为“百丈下堂句”。听昙晟讲到这里,惟俨禅师说:你为什么不早点这样讲呢?今天因为你,我才真正见到了怀海师兄。
  昙晟一听,“言下顿省。”(《教外别传》卷十四)立即就省悟了,这个开悟因缘,《空谷集》概括为“岩参药山”。他为什么在这里就开悟了呢?笑岩德宝禅师问:各位禅者,还知道云岩的悟处么?接着,他代为大家答道:十年花下路,游遍洞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