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安国师在弘忍门下得心要,他是如何得此心要的呢?
慧安(581~709),又称老安,根据唐代华严宗和禅宗高僧宗密的记载,他六十岁出家受戒,经六十年后圆寂,受戒晚,寿限长,德行高,因而尊称其为“老安”,依照这个说法,慧安的世寿是120岁,实际上为128岁。老安俗姓卫,荆州枝江(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县级市)人,他禀性宽裕,不染尘俗,他的出家,其实是私度,也就是说,可能是找一个法师私下收为徒,剃了发,但没有政府的备案认可,所以,隋文帝在开皇十七年(597年)下敕搜检全国的私度沙门,慧安就逃到深山里去了。这一年,慧安才十六岁,不是宗密讲的六十岁。隋炀帝时代的大业年间,开凿通济渠,朝廷追集民丁,饿死的人很多,慧安托钵乞食,救济病乏,很多人因此存活了下来,隋炀帝下诏要见他,但是他又逃到太和山(也就是武当山)里去了。后来因为隋炀帝行江南,各地遭到骚扰,他又到南岳衡山去修头陀行。直到唐代的贞观年间,他北上到黄梅拜访弘忍,依照六十岁的说法,应当是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宗密讲的慧安六十岁出家受戒,可能是指的这个时期,取得了正式的僧籍。其实,有兩点要说明,第一,贞观年到公元649年结束,这时候,弘忍还没有离开老师道信独立开山,第二,在弘忍门下,唐代搜检私度沙门时,也有不少僧人逃走的,包括神秀。总之,各种历史记载中,有些资料对不上。但是,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
重点是,慧安确实到了弘忍门下,而且这个时候,慧安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不是六十岁,已经七十来岁了,比弘忍至少要大二十来岁,他在弘忍门下开悟,所以,古德的求师,不问老师的年龄是不是比自己小还是大。资料记载,慧安“谒忍祖,遂得心要”(《景德录》卷四)。就这一句,拜谒五祖以后,就开悟了,“得心要”,就是指开悟,可见慧安开悟得比较晚。后来,慧安离开弘忍到终南山修行,唐高宗诏他进京,他没有答应,而是到嵩山修行,离开长安远一点。武则天称帝后,再次诏他,这次他答应了,成为国师。唐中宗时,赐他袈裟。但是,慧安后来还是回到了嵩山,回山的当年就圆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