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臣居士在智海本逸禅师门下开悟,他开悟的因缘是什么呢?
刘经臣,字兴朝,北宋著名居士,云门宗高僧智海本逸禅师的俗家弟子。他青年时代因为才华出众,被选择为官员,但是这一时期他对于佛教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他遇到临济宗中黄龙宗的东林常照禅师,常照禅师给讲了七天禅法,使他深受启发,深为信服,从此对于禅法就非常关注。后来,他到京师任签判,拜谒云门宗高僧慧林若冲禅师,在参祖师公案时有所悟,所参的公案是:有僧人问云门宗的雪窦重显禅师说:什么是诸佛本源?重显禅师答:千峰寒色。他在这个公案下,有所省悟。
一年以后,他参韶山杲禅师,但是不久被罢官,在离开京师之前,他来与韶山禅师辞别,韶山禅师嘱咐他说:你这样用心,何愁今后不悟呢?以后你要是有了非常境界,无量的欢喜,应当急急收拾,如果能够收拾得住,你就是一个法器,如果无法收拾,就会有不宁之疾,失心之患。
不久,他又回到京师任职,常去拜访智海本逸禅师,本逸禅师对他说:古人讲,平常心是道,你在十二时中,只是向外驰求,这样离禅会越来越远。
听了这番话,刘居士更加疑惑不解,有一天晚上入室请益的时候,本逸禅师举了一个公案,来问刘居士,居士不能回答。本逸禅师举出的公案是,波罗提尊者见香至国王,国王问道:什么是佛?波罗提说:见性是佛。
刘居士对这个公案的意义不能回答,心中有疑,于是就回去睡觉了,一觉睡到五鼓才醒来,这时候,他回忆起参学的情形,忽然看到种种异相,顿时感到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同云开月现。这是开悟的表现,他内心无比欢喜,但是想到韶山禅师曾经对他的嘱咐,要收拾得住,于是,暂且把这一禅悦压住,等到天亮之后,把这一经过告诉了本逸禅师,本逸禅师为他的开悟作了印证,并且告诉他:觉悟了,还需要能够运用得好,这才行。
刘居士一听,忙问:你是不是说要注重践履呢?
本逸禅师厉声说道:这是个什么事?却在这里说践履!
刘居士心中默默契悟,于是,作了八首《发明心地颂》,实际上是八首开悟偈。又作《三门歌》,大致的内容是:
若从文殊门入者,大者山河大地,小者土木瓦砾,悉皆助汝发机。
若从观音门入者,巨至雷霆钟鼓,细至虾蟆蚯蚓,悉皆助汝发机。
若从普贤门入者,不须动着跬步纤尘,而能透过山河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