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禅茶一味 / 清凉茶语  
清凉茶语
读《茶经》说陆羽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6/3/17 8:21:36  浏览量: ( 4301 )

      

  谈茶,绕不开《茶经》与陆羽。经书是指佛学典籍,不是佛经称之"经"的,只有《茶经》这本书,可见其地位的嵩高。
  陆羽是弃儿,不知父母是谁,被寺院收养,13岁才离开寺院。陆羽长大后,在读《易经》时读到“鸿漸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他根据这句话给自已取名。漸是渐进之意,鸿是鸿雁。陆羽自定姓“陆”,取名为“羽”。他的名及字,是说父母生了他,他就象大雁从海上飞来,寻找可以栖息的山水陆地。而他以后寻找的植物,就是茶树。
  陆羽21岁时,从湖北竞陵出发考察茶事。“安史之乱”迫使他随关中难民南下,756年秋,他随流民过江后,即沿长江对江南山川江河、风物特产尤其是茶树名泉作实地考察。经安徽、江苏到了浙江。一路的考察令他大开眼界,促使他对茶进一步思考。在浙江湖州居住下来后,边撰稿边外出调查。每年茶季开始,他就背负采制工具,前往浙西、苏南等地深山采茶。他朝攀层崖,暮宿寺院、荒村,饥食干粮,渴饮泉水。他曾途经江宁傲山时,发现一片茶林,他随及记录下来:“润州,江宁县生傲山。”后来他把这处产茶地写进了《茶经》书里。
  765年,陆羽写出了巜茶经》初稿,此后,经过十年的反复修改,于775年定稿,780年《茶经》刻印问世。
  《茶经》的完成,陆羽名声大噪。皇帝召他当太子的老师,他不去就职。皇帝改任他为主持祭祀的官,也避而不就。陆羽不羡高官厚禄,不羡荣华富贵,他热衷茶事,以茶事善其身,追求的是自然人生。
  《茶经》共有三卷,分为10章,计7000余字。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的方法以及煮饮茶的用具等。字约而内丰,涉及到植物、生态、生化、药理、水文、铸造、制陶以及民俗、训诂、地理、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反映了陆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学识。
  在《茶经》中,陆羽分析并总结了从汉到唐的茶事经验,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他创造了从采茶、制茶、烹茶、酌茶到茶具、茶器等一套中国茶艺。这就将本来只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行为的饮茶,提高为一种充滿情趣、充滿诗意的文化现象,升华为茶文化。
  其次,陆羽还把本来源于物质需求的饮茶活动,从人的饮食活动中区分出来,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也就是“茶道”。
  同时,陆羽将中国儒释道的思想文化精神渗透在饮茶艺术中。他所创茶艺,无论形式、器物都体现了和谐统一。
  陆羽儿时被寺院收养,在积公法师身边当小沙弥,学习佛教经典。其师积公爱饮茶,也亲自种茶,给陆羽以深刻印象。陆羽写《茶经》时所居之湖州杼山,同样是寺院胜地,又是产茶盛地。因而,他在《茶经》中希望茶人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精神开释。这与禅宗“静心”、“自悟”的主旨完全一致。
  陆羽的《茶经》芳韵长存,陆羽的功绩永垂青史。晚唐时,陆羽被人称其为“茶神”,以后又被尊为“茶圣”。

      

  上一篇: 茶和“茶”字的来历
  下一篇: 陆羽栖霞山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