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寻渡口乘归舟
————12月15日菩提清凉
发布单位:qls 发布时间:2020/12/14 18:27:29 浏览量: ( 11322 )
常有人问: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等,究竟是修哪种法更为殊胜、圆满?答案: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门徒众多,其中以神秀禅师为上首。神秀伺奉弘忍多年,深受器重。
后来,弘忍大师拟传衣钵,令弟子各作一偈以表达见地。
神秀禅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大师当众称赞了神秀,却私下对他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后堂舂米的慧能居士也作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闻后,当众说“亦未见性”,却私下三更密召慧能传以衣法,并亲自将其送过九江驿。
此后,慧能宗《般若》,开法于南方;神秀宗《楞伽》,演法于北方,形成了禅宗南顿北渐二系。
由是可知,修行的法门或顿或渐,或显或密,或净或禅,皆可随其因缘,各自得度。
弘一大师言:“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为此,劝请各位有缘:各寻渡口乘归舟,早达彼岸!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