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道诞生的地方泡茶
发布单位:葛长森 发布时间:2017/6/8 6:41:19 浏览量: ( 3178 )
5月22日,“2017中国(顾渚山)皎然禅茶文化节”在长兴顾渚山脚下大唐贡茶院举行。从清凉寺剃度出家的道广师父参加了这次活动,禅茶文化节结束后他从长兴大雄教寺回到清凉寺,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
与江苏宜兴交界的浙江长兴境内,有一座顾渚山。这座山海拔仅500多米,但却是一座有魂魄的山,这缘于一叶碧绿一一茶。
唐代,宜兴及长兴一带盛产紫笋茶,文成公主就是带上此茶进藏的。763年,常州太守在宜兴造紫笋贡茶,量少不能满足需要,茶圣陆羽建议将长兴的顾渚山也划为贡茶区。770年在顾渚山设立了贡茶院。
因为宜兴、长兴两地合贡,两地刺史在交界的山顶建“境合亭”,协调贡茶生产及鉴评茶的质量。
皎然,长兴人,25岁时在江宁长干寺剃度出家,后来入住长兴妙喜寺。皎然嗜茶,他最早提出了“茶道”一词,“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他将禅宗主旨融入到茶道之中。皎然是陆羽至交,正是他的指引,陆羽才知晓紫笋茶,陆羽《茶经》记载了“紫者上,笋者上”。风云人物颜真卿任湖州刺史,结交了陆羽、皎然等友人,他将紫笋贡茶生产推向了辉煌。
当时,长兴有寿圣寺、吉祥寺、妙喜寺、香山寺等寺庙。贡茶院产茶,日常由寺庙管理,实行寺院合一的管理模式。
在顾渚山设立的贡茶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皇茶院。顾渚山孕育了“茶道”,创造了由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品味。这次举办禅茶文化节,正是围绕皎然和他提出的“茶道”,开展的一场为“茶道”正本清源的禅茶文化溯源活动。
此次活动看似仅一天,但实际上,文化节开幕前五天,在长兴寿圣寺内,每天都排演了“禅茶清凉戒行茶会”。30位出家师父统一着黄色海青,结跏跌坐,操作、体悟“一心七式”泡茶法。即:布席、取水、点火、侯汤、投茶、浸泡、分茶。
禅茶文化节开幕的那天,在大唐贡茶院,敲响了祭茶法鼓,诵经、献花、供茶、礼赞、吟诵祈福祭文。50台茶席整齐的排开,有30台为法师的茶席,道广法师即参与其中的一席。诸位法师精心泡茶,为品茶人递上一杯杯禅茶,品茶人怀着谦和与感恩的心受茶。泡茶的、受茶的都不着声,寂静世界,心中只有茶。
道广法师聪慧好学,五天的学习操作,他很快就熟练了“一心七式”泡茶的方法。禅茶文化节上,他泡茶时淡然心定,动作流畅悦目,受到人们称赞。
道广法师告诉我们,禅茶文化节场面壮观,令人心灵震憾,对“禅茶一味”有了更深领悟。他说:“我们是在陆羽研究茶经、皎然首次提出茶道的地方,证茶道的根本。我们就是用一颗平常的心泡一杯生活的茶。”
他还说:“泡茶奉茶完全是生活化的,简洁,没有花架子,不作秀,就是为了一杯茶,绝不附庸风雅。在这里不分职位高低,没有什么领导坐前排的安排,一视同仁,来者都是品茶人。”
道广法师还告诉我们, 这次活动用的是刚炒制的紫笋茶。1979年以半烘炒法恢复制成了顾渚紫笋绿茶。紫者,指茶叶嫩时,叶边有明显的紫色晕斑,炒制后便消失了。该茶茶芽壮而多茸毛,饱滿似笋。紫笋茶有着优异内质和独特的香味。用8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色泽翠绿,味道甘鲜清爽,带着些山兰的香气,看其茶叶舒展后的形态也似兰花初绽。“紫笋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用顾渚山上一口金沙泉水沏泡此茶更佳。1984年金沙泉也经重拓,泉涌不竭。
禅茶文化节会场茶香四溢,佛乐庄严。道广法师见识了禅茶大会的场面,实践了“一心七式”的泡茶方法,我们对他说:清凉寺再举办清凉茶会时,也可来一展身手了。
道广法师这样的年轻僧人在清凉寺有十多位,他们有的在北京、南京等地佛学院及日本或大专、或攻本、或考研、或读博,有的在外地的寺院或修炼或住持。
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在培养青年寺僧上下足功夫,很高兴僧青年博学多闻,包括懂些茶道、香道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期望他们正信正行、以戒为师,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已是这篇茶语的题外话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