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正元禅师《示徒偈》之二
发布单位:董群 发布时间:2017/2/12 16:10:58 浏览量: ( 3873 )
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须更觅佛,只因如此便忘缘。
这是龟山正元禅师述偈示徒的第二首偈子。这首偈子的核心是强调众生本有的佛性。对于这个佛性,上根众生可以自悟,而其他根器的人,并不知道、并不一定相信,所以要有大善知识开示,正元禅师也是在寻找到五泄灵默禅师之后,才体认到自己的佛性,到达了解脱的彼岸,是所谓“寻师认得本心源”。对于这个自性的体认,未悟时在此岸,已悟后则到彼岸,但是,只留在此岸这一边,人生自然“不全”,那么,只留在彼岸那一边,人生就“全”了吗?依照大乘佛教的理念,还必须下化众生,回到此岸的众生境,觉他、利他、化他,所以说,“两岸俱玄一不全”,这一句,禅师们常有引用,拓展了这一句的意义。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曾有偈句说:投机傥善谙来脉,两岸俱玄一不全。明代楚石梵琦禅师有偈:雨滴声,若为听?不迷己,谁侧耳?为复声来耳畔?为复耳往声边?两岸俱玄一不全。
修行的方法是什么呢?修行的方向上,应当身内,而不是身外,因为,众生即佛,即心即佛,不需要到自心之外去寻找别的佛,真佛内里坐,自佛是真佛,所以说,“是佛不须更觅佛”。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忘缘”为修,去除一切攀缘、一切缘务,是所谓“只因如此便忘缘”。三祖慧可《信心铭》中就谈到了“忘缘”:一如体玄,兀尔忘缘。这种“忘缘”之修,实际上是以“无事”为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