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诀在于摄心
——4月19日(三月初一)午间开示
发布单位:qls 发布时间:2015/4/19 15:20:26 浏览量: ( 4651 )
佛教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念佛、诵经、持咒、参禅、拜忏等等,各随志趣,各有巧妙。法本一味,要诀在于摄心,无论修何法门,皆应注意以下三点:
1、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佛弟子不仅要恭敬三宝,对一切人、事、物都应恭敬,由恭敬而令身心调柔。
佛法是心法,没有至诚恭敬,绝无感应道交、得其妙宝的可能。
2、心无分别
无论念诵禅坐,皆重在定心,心定才能生慧。印光大师曾将诵经时对经义的分别斥为“凡情妄想”,“舍本逐末,不善用心。”憨山大师更谆谆教诲学人“不得贪求玄妙,不得希求妙果,不可自生疑虑”,那些豁然大悟,寂尔入定,皆是极专极定,毫无分别所致。
3、持之以恒
任何事皆以持久为功,修学佛法,有志于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是以觉悟的正念正行替换我们无始劫以来的颠倒妄想、顽固习气,当然更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
总之,修行功课重在摄心,无论作何修持,以虔诚、寂静的恭敬之心,一定能体悟到不可思议的妙处。
1、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佛弟子不仅要恭敬三宝,对一切人、事、物都应恭敬,由恭敬而令身心调柔。
佛法是心法,没有至诚恭敬,绝无感应道交、得其妙宝的可能。
2、心无分别
无论念诵禅坐,皆重在定心,心定才能生慧。印光大师曾将诵经时对经义的分别斥为“凡情妄想”,“舍本逐末,不善用心。”憨山大师更谆谆教诲学人“不得贪求玄妙,不得希求妙果,不可自生疑虑”,那些豁然大悟,寂尔入定,皆是极专极定,毫无分别所致。
3、持之以恒
任何事皆以持久为功,修学佛法,有志于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是以觉悟的正念正行替换我们无始劫以来的颠倒妄想、顽固习气,当然更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
总之,修行功课重在摄心,无论作何修持,以虔诚、寂静的恭敬之心,一定能体悟到不可思议的妙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