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孤独佛子行
——10月12日(九月十九)午间开示
发布单位:qls 发布时间:2014/10/12 18:52:51 浏览量: ( 7889 )
今日恭逢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大家很熟悉释迦牟尼佛舍王位而出家修道的故事,其实,每个出家人,虽然舍弃的并非王位,但那份背尘合觉的发心的确很真、很深、很大。
佛教最殊胜、最究竟的就是要“逆生死流”,获得解脱。发心求正觉者,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不畏孤独。
大家共修很欢喜,但在生命轮回中,正如《无量寿经》所言,“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由于各人福德因缘的差异,所遭遇的共业和别业千差万别。无常变故中,名誉、地位、财富甚至生命都可能转瞬即失,尤其是大限来临,父母、妻子、儿女、荣华富贵一样都带不走,只能孤独地面对。即使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苦乐忧恼,如:病痛、衰老、饥寒等等,也只能独自承担,无人能替。
古人云“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出离轮回不仅要培植福报、积累资粮,而且要克服各种障难,独自与无始以来的种种烦恼、习气作斗争。所达境界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修自得。
总之,在生命之路、觉悟之路上,师父引领、道友共修也只是助缘而已,修行者必须有背尘合觉、不畏孤独的发心和准备,才能勇猛精进,离轮回苦,证涅槃乐。
佛教最殊胜、最究竟的就是要“逆生死流”,获得解脱。发心求正觉者,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不畏孤独。
大家共修很欢喜,但在生命轮回中,正如《无量寿经》所言,“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由于各人福德因缘的差异,所遭遇的共业和别业千差万别。无常变故中,名誉、地位、财富甚至生命都可能转瞬即失,尤其是大限来临,父母、妻子、儿女、荣华富贵一样都带不走,只能孤独地面对。即使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苦乐忧恼,如:病痛、衰老、饥寒等等,也只能独自承担,无人能替。
古人云“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出离轮回不仅要培植福报、积累资粮,而且要克服各种障难,独自与无始以来的种种烦恼、习气作斗争。所达境界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修自得。
总之,在生命之路、觉悟之路上,师父引领、道友共修也只是助缘而已,修行者必须有背尘合觉、不畏孤独的发心和准备,才能勇猛精进,离轮回苦,证涅槃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