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古寺介绍
 一、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 < 详情 >
您在的位置:首页 / 理海法师 / 文集 / 文章  
文章
大师心中有清凉

发布单位:qls  发布时间:2023/2/14 15:51:44  浏览量: ( 8509 )

  大师心中有清凉

   理海

星云大师,生于江苏扬州,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9年移居台湾,癸卯正月十五日安详示寂,享耆寿97岁。

消息传来,深感悲痛

记得1989年星云大师第一次率弘法探亲团来大陆,回到南京栖霞寺巡礼,当时我正在栖霞佛学院学习,参加了对大师的列队欢迎仪式,聆听了大师的讲座,令人耳目一新,历久难忘。后曾多次随全国及省市佛教代表团到台湾佛光山亲近大师,大师也经常莅临江苏、南京参加各类活动,因此就有多因缘,得以近距离目睹他的慈容、聆听他的教诲,往日情景,历历在目。

独自坐在清凉小院,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声,情不自禁地引发了我对大师的无尽追思,深深感念大师心中的那些清凉禅意。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星云大师到金陵华藏寺提倡“佛教新生活运动”。期间,自然少不了走访一些寺院。

据说,他到清凉山,看到千年古刹、法眼祖庭房屋,住持智宽及几位僧人生活困苦,仍坚守法眼禅风,相当不易。星云大师当年才21岁,就慈悲筹款为寺购得两亩山地,使寺院的山地增至六亩,大大缓解了寺僧的生活之困。

当然,更让我感念的还是大师言教慈悲、睿智,契合祖意何其平实、自然、生动、简捷、圆融。可以说,他将“随其器量,相裁衣”的教化发挥到了极致而这也正是法眼宗的家风。

南唐时,文益禅师在金陵清凉寺创立法眼宗。其宗风朴实,接化学人往往观机逗教、恳切提撕、对病施药,以平易语句、简便方法,使学人须臾间见到真如本性。

星云大师十分赞赏文益禅师极具特色的传禅方法。曾说:“文益是法眼宗祖师,他的法门观机逗教,看到什么根机,就施予什么教化。”大师还常常引用文益禅师语录的内容教化大众。

据载,文益见一僧人在门上书心字,窗上书心字,墙上也书心字。文益告诉他,门只是门,窗只是窗,墙只是墙。

星云大师在开示时,借文益禅师的这些话强调:“一炷清香不如一瓣心香,一束鲜花不如一脸微笑,一杯净水不如一念净语,一串佛珠不如一句好话。”星云大师接着说:“桂琛禅师(文益禅师的老师)的一句石头带在心上,不重吗?开启了法眼文益悟道的契机。小,可以轻视吗?”

文益禅师在清凉寺写《牡丹》诗,告诫南唐中主并揭示“色即是空”的道理。为此,大师曾问学人:“你们知道法眼文益与中主有什么因缘吗?”他向学人阐释了文益的《牡丹》诗。他说:“文益写诗告诫中主,宫闺美女的生活及世间事都是无常,何必等到世事凋零,才知道无常空幻?所以法眼禅师告诉中主,不要只是做一件善事,吃一天素斋,就认为自已很有修行,君主必须将仁政布满天下,广度众生,有益于社会人民,才算是尽到为人君主的本分、责任。”

星云大师对文益禅师提倡的“理事圆融”也深有感触。大师晚年曾说:“自觉是佛陀的教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滿。也是这些自学、自觉的经验成就了现代贫僧的行事、思想、观念。贫僧的举一反三,贫僧的理事圆融,贫僧的僧信平等,甚至对佛法妙理的体会,让贫僧一生都感到非常受用。”

文益禅师有诗云:“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举头残照在”“到头霜夜月”。文益借宇宙意象表现对生命主体的超脱,主体的心灵投射到无限的宇宙中去,创造一种清空旷然的境界。这让我们想到大师的法号“星云”。

大师曾翻开一部辞典,有一幅“星云图”。其图后注释:“宇宙未形成之前,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又大,又古态,又无际”。大师看了,大有所悟,他说:“我非常欣赏这种浩大无边的境界,也希望自己能在星空中给人光明,于是把法号改为星云。”

现在,斯人虽去,但青山依旧云水长在,星云大师如同浩瀚天际间闪亮的星,依然璀璨,光照大千。

泣挽:

星光灼耀,传佛法续灯焰照三千界

云鼓震动,接群生度迷情誉满五大洲

至诚祈愿大师,不舍众生,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化诸有情!